作者:草芽说说吧 发表时间:2020-12-08 热度:303℃
1、武器:信息不对称
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,一直被认为是个奇迹。
奇迹的点,在于其速度和体量。从创办到上市,瑞幸仅用了18个月,且42.5亿美元的规模巨大,成为了去年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。
瑞幸咖啡于2019年5月17日,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(股票代码LK)
行事高调的瑞幸咖啡从出生起就饱受争议,刚开始的烧钱,一上来就挑战业界巨头,线下店开张迅猛,取消补贴后的盈利点不明等等。
这样的争议从未停息,即使在一路狂奔地冲进了纳斯达克,它也被人调侃为“民族之光”—割资本主义韭菜,补贴中国人民喝咖啡。
这样的调侃,最后明目张胆到“爆雷”后的第二天,一些门下店面海报上的宣传语上赫然印着“民族之光”。
或许这只是门下店的擅作主张,但这暴露了一件事—瑞幸咖啡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去境外资本市场吸钱。
信息不对称,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。语言、环境、文化以及投资者行为习惯的不同,都会客观形成境内外的信息不对称。
作为境外上市公司,理应减少“巴别塔”的影响,尽可能及时地提供正确信息给投资者。
但如果有些人别有用心,一开始就把上市当作是“收割游戏”,那么信息不对称就成了最好的武器。
回顾近二十年的中概股“爆雷”事件,多数都是财务造假,而信息不对称使得舞弊行为没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。
本次瑞幸的爆雷同样是因为财务造假。4月2日,瑞幸公布了一份自查自纠的内部调查报告,COO及其部分下属伪造交易相关销售额22亿元人民币。
消息一出,瑞幸股价一度大跌85%,盘中引发6次熔断。27美元左右的股价,跌到4美元。五天后不得不停牌了。
业内人士分析,瑞幸咖啡大概率会被退市。而这还不算完,后面还会有着大量旷日持久的集体诉讼。
“爆雷”当天,董事长陆正耀没有第一时间道歉,还在朋友圈发文“更要元气满满”。然而事发酵三天后,他就蔫了,“过去两年公司跑得太快,引发了很多问题,现在狠狠摔了一跤,接受一切质疑和批评,并会尽全力挽回损失”。
在监管体系缜密、法律法规健全的市场,“割韭菜”的代价可能远远超出了陆正耀的想象。